我大學時的室友
我大學時的室友,是我中學時的同學。中學時初入學已對他略有所聞,但因為不同班別的原因,就僅限神交。高中時班別重新分配,就被分配成一班,三年以來,同桌或前後座的機會不少,雖不是打成一片,但也絕無尷尬可言。中學畢業後,大家各散東西,很少相聚的機會,聯絡少了,關係也生疏了不少。
那時我大三第一次搬到宿舍居住,我是早到的一批,於是率先獨自住進了一間二人房,期待著新室友的到來。但沒想到走進來的,卻是這位認識了六、七年的老朋友。
我的室友性格穩重、正直、務實、開朗、帶幽默感、責任心強,有著健康身形,酷愛運動,尤其專注於籃球,所以穿著都是球衣、運動褲、球鞋為主,當然褪去了運動裝換上恤衫長褲,也顯得文質彬彬。或許是因為性格與喜好的緣故,人緣很好,而就我所知,基本上與他相處的人,沒有一個是不喜歡他的。或許熱愛運動的人,都是好人。
聽住宿舍的朋友說,他們對新室友往往打成一片,有時到了晚上,便買幾罐啤酒,互訴心事,通宵達旦,樂此不疲。我與這位朋友,便沒有這回事,主要原因是,早就混熟了,對方性格特徵如何,早有了基本了解,偶爾一句說話,就已經清楚明白,所以反而相處沒什麼激情,一切也相當平淡。不過也因為同屋相處,也讓我有更好的機會深入了解這位朋友。
他非常自律,鬧鐘一響,必然起床。每晚指定時間也要運動,他常常笑著說是要去偷看健身室裡做運動的美女,但每次回來,都渾身是汗。他也循規蹈矩,學業如是,工作如是。教授給的功課必定按足指引規矩完成,絕不添多,絕不減少。每朝早上課堂,他在匆匆打扮出門時,我仍在熟睡,下課回來後,我才剛醒;他的兼職也從沒有聽過他曠工,上課之後,便是工作,大部分日子如是,早上出門,很晚才回來,然後學習,做功課,我通常見到他的,都是在晚上的時候。星期六、日不住宿,便剩下我一個。
所以有一次晚上趁他回來,我便問他做甚麼去了。
「放工後便回家去了。」他疲倦地說。
「吃飯嗎?」
「主要是接妹妹放學,然後回家督促妹妹功課,還有做家務。」他話一說完,我猛然想起他有一個剛上小學的妹妹。
其實室友的身世很可憐,單親家庭,父親無賴丟下老婆兒女一個人潛逃內地,結果一個單親媽媽為照顧兩個小朋友及家婆身兼多職,做的都是勞苦工作。這位室友做哥哥的,明白母親辛酸,所以學習刻苦,工作勤奮,在兼顧學業工作的同時,要充當父親角色,照顧好自己的妹妹,家中一切雜事,他統統包攬。但我從沒有聽見他抱怨自己的身世,反而笑面迎人。他母親我也見過一次,同樣樂觀積極,從面上看來,沒有一絲侮氣。若果不是早已認識他,我會以為他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,在笑容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無比的生活壓力,但亦因為這份壓力與他身上的責任,另他明白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,而迫使自己成為一個穩重而有承擔的男人。
「你這麼忙就不應該住宿舍吧?租金也是一筆支出。」大學宿舍租金極便宜,但對他而言,也是一筆數字。
「我也想享受一下大學生活的......」他無奈地說。
原來像他一樣的男人也有任性的一面,而所謂「任性」,不過是在一般大學生眼中一件平凡的小事。
貧窮的可怕就在於此。把一些理所當然之事變成奢侈之事。貧困的人只要一想奢侈品,便是一種罪惡,久而久之便不敢問津,磨滅理想,從此只集中看現實,所謂想像力、創造力、批判思維被現實消滅殆盡,變成一個唯唯諾諾的人,不敢有欲求,只求安穩。這個思想一旦成形,便是伴隨你一輩子的消極態度,結果貧者越貧。
還記得那時剛剛中學畢業,大家成績不好,於是他讀副學士課程,我因為失手不忿,自修重讀一年。那時人在低谷,聯絡我的朋友很少,他是少數的數位,偶爾給我鼓勵。公開試後臨放榜前,我可謂壓力巨大(如今想來也不過小事),他便約我吃一頓晚飯,作為一聚。作為禮物,便買了數本故事書送給他妹妹,那時說謊聲稱書是免費,朋友送的,所以轉送給他,因為如果他知道我破費,他一定感到抱歉。為方便他看顧家人,便在他樓下相約,陪他探望一下他在酒樓做侍應的母親後,就去接他妹妹,送妹妹回家,我便到他家放下禮物。他家是公屋,樓齡頗高,所以殘破,一房一廳,家婆住了主人房,母子住廳,廳放一張雙層床,母親與妹妹同睡下層,他睡上層。廳內還有一張大木枱,一部小電視,空間很小。我等他教好妹妹功課後,才一同出外吃飯。
男人間吃飯相當隨便,隨便走進一家大排檔叫幾個小炒便是一頓,那時我還不會喝酒,於是喝著果汁汽水聊著雜事。當時聊了什麼我也不太記得,只記得身心舒暢了不少,飯後結帳他搶著付了,我到現在也怪不好意思的,他說到我重上大學時才請回他一頓,我只好說好。我不記得最後有沒有請回他,不過厚面皮地說,同宿時東西雜用,有好吃的一定分享,也算是勉強回禮了。
那時我人生低谷的日子,也是他低谷的日子。中學時與他的小女朋友交往,最後在那時分了手。原因是女方考上了大學,而他卻副學士,所以被嫌棄,然後被遺棄。有一晚在宿舍他說起這件事,他唏噓不已,女方聲稱是她想見識一下不同人,不同事所以分手。他沒有留她,只是默默讓他走。其實男人說女人現實,只是代表男人沒有能力。幸而分手後不久他在讀副學士學位時遇到另一位女孩子,很快重新墮入愛河。那位女孩他偶爾也帶這上宿舍,所以有數面之緣,感覺是溫柔賢淑,大方得體的性格,與我的室友非常匹配,是互相視為結婚的對象。
我認識這位室友很長時間了,除了人生觀、愛情觀外,我很多價值觀都以他的守則作參考標準,主要是朋友觀、家庭觀。每次衡量我對朋友父母的態度,都會想起他的種種行動,然後去調整我自己的作為。
像他這樣一位好好君子,要使他生氣很難,我中學時便試過一次,因一些小事我無心之失,說了一些難聽的說話讓他難堪,他便一個人靜靜找一個地方獨自生悶氣,而且時間不長,不到半小時便向我解釋整件事,我立即致歉,他亦坦然接受,從此隻字不提,他是大方如此。但他也有討厭的人,也是中學同班同學,我問他原因,他也不言明,只是叫我少接觸這些人為妙。那時我與那個人也有交情,聽他一說,從此不再聯絡。因為要我這位室友去討厭一個人,是很難的,那個人必有問題。
我對他在朋輩、家庭上的觀念信任如斯。
大學畢業後,再次像中學般各散東西,又回到了以前偶爾聯絡的狀態。近期傾談下知道他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,分擔了母親的工作,他女朋友仍在,如過往般恩愛而羡煞旁人,最令我高興的是搬了新家,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,偶爾收集自己喜歡的擺設,生活逐漸穩定,走向小康,沒有一絲波瀾,但勝在是一份淡然的安逸與快樂。我衷心希望他的這種生活可以一直下去。
大學時期我遇到的人很多,但這位室友必定是我最有印象的,也是我最想下筆的對象。因為基本上我們的性格、價值觀就是一個相反,兩人一聚,往往是一個對比。他穩重,我輕浮;他強調服從,我熱衷反叛;他講求現實,我追求理想。唯一相似之處是,大家都好交朋友,所以彼此包容,成為一對奇怪的朋友。
但我必須承認,我非常嚮往他的人生,如果我的人生可以再來一次,我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人。人生平淡,才是最好的人生。可惜我在年輕的時候沒看透這句話,到了解的時候已經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而不能回頭的路了。但也幸而認識到這位朋友,看他的生活,至少讓我有望梅止渴的感覺,也算是一種安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