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二事

2024-03-15

每年春天,總會有一個月是天空灰濛濛,偶爾雨紛紛的潮濕天氣。那就知道,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。

為避開人潮,我新年後第一個週末便前往拜祭。不料一到巴士轉車站,竟是數百人的候車人龍。無他,唯有轉乘的士。

「祭祖呀,要記著前三後三。」司機大哥說。

「什麼叫前三後三?」我不解。

「就是祭祖的人流。清明節當天人流不必多說,清明前三星期、後三星期的週末都是人潮,前三後三就是人流高鋒。如果要避開人潮,最好避開前三後三。」他解釋。

但避開前三後三,天不陰不雨,又好像不是清明祭祖了。

到了龕場,已有一眾民安隊在場作人潮管制,維持秩序。擠著找到龕位,早已有幾家在拜祭。一小面牆,擠著滿滿的靈位,大家就擠在一起把祭品鋪在地上七手八腳開始拜祭。地方淺窄,各家人數卻多,祭品繁重,儀式又各有不同,結果摩擦不少,大家互相瞪著眼睛,但沒有罵出聲來。

中國傳統祭祖點香,香是連接人鬼的橋樑,在場不可點香,香是要去上香處點的,但上香處卻離靈位很遠。一些家庭也不怕事,索性在靈位前點起香,一個大家庭十多人,每人三支,結果煙霧彌漫,煙灰滿地,引起其他人側目。

燒衣要到由場地提供的焚化爐燒,或許人多的關係,取籌號排隊,大家托着衣紙等候著。呆等良久才分配到一個爐,混雜著上一家的紙扎祭品焚燒,隔空呼喚先人來取。

在龕位前站著的人群,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,大紅大紫的不多,但絕不是沒有。腳雖然站著,口卻是空閒,於是七嘴八舌地高談闊論起來,聊著保養、工作、旅行、購物、孩子問題、社經政治,一時眉頭深鎖,雙手抱胸地討論著;一時連連歎氣,說到情深處頻頻搖頭;一時仰起頭來,哈哈大笑。家家如此,好不熱鬧。最後無話可談,收拾好了祭品,施施然離去,下一家立即擁上前來佔位。

中國人的祭祀儀式是規矩繁複的,拜祭本來是一種禮,自古以來都是一件嚴肅的大事。肅穆安靜,是對先人的尊敬。靈前站直,低頭默哀,思念先人往事種種。

但不是一個嚴肅的祭祖,難道就不是祭祖嗎?

想起陳奕信主演的電影《常在我心》,積極樂觀、親切有禮的陳奕信癌症病逝,在原本嚴肅的葬禮上,他的遺願卻要求所有到場的朋友,在瞻仰遺容時不要哭,而是對他微微一笑。

莊子死了老婆,卻在葬禮上大玩敲擊樂來,大家都以為他瘋了。

最愛的人離去當然讓人傷感,但他作為您最愛的人,我猜他也不想見到自己最愛的人滿面愁緒。笑著送別,對生人活人也好。

所以人死,不妨穿著大紅大紫,歡笑雷動地送他一程,之後祭祀,不必嚴謹,在靈前嘻嘻哈哈聊聊天,讓先人也熱鬧熱鬧,已是很不錯了。

我工作時一位六十多歲的女同事剛做了寡婦,電話打來要找她先生,她淡淡然地說了一句「死了」,然後慢慢掛斷電話繼續工作。同事與我當場哈哈大笑,她也笑起來。

這兩段經歷意義都是相同。

© 2018 吉茄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