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數我畢業後第一年讀過的書(下)

2021-01-31

工作上要進修是很常見的事,我有幾位朋友就因為工作關係而以半工讀形式報讀碩士課程。荀子《勸學篇》就說過「學而不可以已(止)」。只是因工作需求而學習與自願性學習相比較,我更欣賞後者而已。

總而言之,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聰明,明天的自己又比今天的自己聰明,在我看來,那一天算是達標了。我每天都是以此為目標的。

我在工作上也需要學習,也許內心不喜歡,一直學不快。我為了應付工作而看了幾本攝影用書,連書名也記不起來,大概內容是教授商業用照片的拍攝技巧,構圖、色彩、燈光等,當然紙上談兵也會有幾分領悟,但最後還是放下書本實際看別人與自己拍攝吸收經驗。

看書的缺點在於沒法擁有體驗,很容易產生理想化思維。世界上很多人飽讀詩書但一無是處,中國人叫他們「孔乙己」,他們不是不努力不聰明,而是世界被書本局限了。

知識是死的,沒用的,我們可以知道,但不可以運用。要把知識靈活運用,需要大量的體驗與經歷累積,這時候知識才會蛻變成智慧。

所以閱讀只是過程,我們的眼光不能單純停留在書本上,要放眼世界。

有一次因為一件產品的名稱叫「秘密花園」,為了賦予它故事,於是去看柏內特的英國兒童小說《秘密花園》,乖戾的瑪麗找到了通往秘密花園的鎖匙,在那裡認識了開朗的迪肯,一起開墾荒廢的花園。在勞動中瑪麗由孤僻變得親切可愛,然後又把悲觀的少爺柯林引進了花園。三人在花園一起生活,原本蕭瑟的花園被三人治癒了,成為了生機勃勃的世外桃源。而秘密花園,也治癒了三人的心。

我很喜歡大自然,因為大自然總是會治癒人心。

還有一本書寫人與自然的名作是海明威的《老人與海》,一個勞動階層奮力工作的故事。我們可以看到老人的堅強不屈:「一個可以被消滅,但不會被打敗。」我們又看到老人對這個世界的無力感:奮鬥成果被大海無情奪去。

大自然是美麗的,但同時也是殘酷的。

海明威寫的是一個古巴漁夫的故事,反映了當地人的勞動階層的生活,也讓我對古巴史產生了興趣。學習古巴史一定要讀美國史。

因為一個漁夫讓我想像到北冰洋的世界。

讀史書我是不推薦正常人讀的,如果單純想知道歷史事件、人物,更不應讀史。文妖太多、腐儒當道,順著他們的心思去讀,會把自己弄笨了。可以看史的人內心要有很大的定力,吸收別人論點的同時不被影響屬於自己的思維。

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去測試自己可否讀史:你問問自己對於社會時事有沒有自己的想法,還是道聽途說、羊群心理。

歷史人物、事件意義不大的,因為真相難辨。但人性相通。看歷史對我而言是一種練習,去看時勢、明是非、通人性。在過程中我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:當我遇上如歷史人物般在這個時局下,我會做怎樣的選擇。

司馬光的《 資治通鑒》記載了中國約1400年歷史,同文化同思維模式,是我一個很好的練習書籍。司馬光寫用了19年,柏楊譯用了10年,我看用了1年。我閱讀速度其實比一般人強,但每天投放3小時閱讀,仍然覺得緩慢,這套書是我暫時人生看過最久的書。

有一次與一位老先生說起我在看這本書,他提點說,看完後把那些歷史人物和事件全部忘掉最好,這樣可以更加融會貫通,而不拘泥於記憶。可惜我資質有限,劉邦、曹操、苻堅、李世民等人,在我內心揮之不去。

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領導,優秀的領導往往有一點強烈的凝聚力,抽離地說,我們可以說成是獨裁。歐洲歷史上統一全歐洲的有三個,羅馬帝國、法國的拿破崙、德國納粹希特拉。如果有人說希特拉是禽獸,那麼那個人的世界是狹隘的、思想簡單的。時代的變遷,往往不是人力可逆轉的。

歷史是殘酷的,時代是不可逆的。

《拿破崙傳》是一本很有趣的人物傳記,因為它的作者是一個德國人,只要我們內心有定性、有明辨力,這本書是可以一看。舉例說明,在當時,如果你說拿破崙是英雄,那麼你是法國人,民族意識強烈;如果你說拿破崙是禽獸,你就是法國人的敵人。一切在乎角度,所謂對錯,放在大尺度的歷史上,你也說之不清。

拿破崙重攻伐,輕外交,這就是為了取得小利而拋棄大利。妄想戰爭必勝以定天下,然而用兵的變化面對無限的慾望,這就很危險了。強軍壓境,歐洲恐懼法國卻不順服法國,繁榮強大的背後不過鏡花水月,沒辦法長久是必然的。任用親信,拒絕忠言,這不是盲目的起點嗎?拿破崙的法國𣊬時而起,卒然而殆,難道不是應該嗎?法國曾經統一歐洲,法國人應以此為傲,亦要以此為恥。而拿破崙的領袖魅力,讓士兵甘心為其賣命,所以法軍無敵於歐非,他是一個很好的將軍,不是一個好的皇帝。

在歷史裡追尋真理,彷彿沒有盡頭,美國史的源頭與英國史、法國史密不可分,英法史的源頭又與意大利的羅馬史相關,羅馬史的源頭來源於希臘史,時代總是不可分割的,也讓人感到無力。我追求到歷史的盡頭,找到的到底是什麼?

人最愚蠢的事是去求真,因為人生太短。

要看過去的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,還是透過近代的《國富論》連結到《馬克思主義》去想像未來?但沒有過去的事件就沒法深切觀察未來的事件,但知道了過去就可以了解未來了嗎?時代總是佈滿隨機性。

我們身處的世界,總是虛無,但又真確。

當然,在樂觀主義者的眼中,上述的思維是杞人憂天、庸人自擾。追求知識、每天自我更新,見證自己不斷進步,這一點就是實在而真確的,並無半點虛無。只是我要不斷地提醒我的讀者,知識的吸收不止於閱讀,單純的閱讀太過狹義,也流於表面。我們學習不是以知識孤立世界,而是去更了解世界,親近它、了解它、與它做朋友。多去旅行、多看新聞、多與朋友溝通,對自己重複乏味的日常生活認真對待,而不是馬虎地得過且過。

我寫這個系列的意義,重點就是在此。


© 2018 吉茄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