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我曾經接觸過的運動(下)

2021-04-30

單車、游泳是很基礎的運動,很多人很年輕便會,但我卻很遲才學。

我在中四左右才接觸單車,那時朋友們約單車遊,我便硬著頭皮去。一路上朋友不斷灌輸踩單車的技巧,七嘴八舌,來來去去就是不要怕,跌了再試之類,我便一一唯唯諾諾,眾人於是歎息,生怕我會拖累大隊。

借到車子後試踩,發覺不會向前後跌,只會左右跌,那麼解決左右的方法核心就是平衡。平衡的重點不是身體某處發力,其實很簡單,讓車子一直向前進就可以了,這是物理學上最簡單的慣性系統。所以學踩單車的核心不是什麼不要怕跌,而是不要怕向前衝。

我領悟到這個道理由接觸單車到成功踩單車用了不到十分鐘。

向前學會了,接著就要學轉彎、下坡、上斜,正當朋友想教時,我統統不學,我說太麻煩了,了解核心即可,其他多餘的不必盡學,不學不是我學不會,而是不用學。於是一到轉彎位、坡位,統統下車處理,氣得朋友們哇哇大叫:「聰明的懶鬼!」

游泳則是我大學畢業後在希臘時學的了。希臘近海,就是著名的愛琴海,沙灘很多,駕車隨便找個渺無人煙的沙灘不是難事,那時每逢週末就找一個新的沙灘消遣,太陽傘下,躺椅上,一本書,一杯酒就是一天,有時倦了,就浸一浸海水。於是我的朋友就看不過眼,把我趕到海中學游泳。

我怕腳碰不到地的感覺,無依無靠,很沒安全感。但朋友卻說要到深水去學會學得比較快,我就膽戰心驚地走出水深處,他在一邊看著,我就半浮半沉地學。

一開始學浮。

「身體放鬆,全身伸直,不要弓起身子,秘訣就是如此,非常簡單。」朋友雲淡風輕地說。

我面向上,略略向水中一攤,腳一離地,立即嚇壞了,急著把身子打豎,但失了方寸,腳找不到地,手腳亂抓,溺水了。

朋友拉我上岸,先讓我鎮定下來。

「不要慌張,要有勇氣去適應腳不觸地的感覺。」

「在淺水區學游不行嗎?」

「不行,在深水區才可以學會,我們學游泳的都是這樣的。」他很堅決地說。

略作休息,我深吸一口氣,又走進了深水區。自我鼓勵一下,又向水中一攤,腳一離地,心中又是一陣慌張,但強忍慌張,強逼自己伸直身體。結果太緊張,身子弓了起來,屁股朝下突出,自然帶著身體下沉。這次吸收了教訓,確定了地面位置,踏實了地,自己直立起來,雖然吃了幾口水,但已不需要別人救助。

「媽的!鼻子吃了水真難受!」

「要再試嗎?」

「我先冷靜一下。」

浮沉了一會,自我鼓勵一下,又一次試浮。反複數次,也沒什麼改進,只是鼻子吃水已不如之前般痛,無奈之下只好回到沙灘上。

「浮的時候最重要是放鬆,甚至不必動,讓身體感受大海,隨著海水的流動浮沉,很有意思的。」他看著一進一退的海浪說道。

「你們學游泳時都不怕嗎?」

「怕吧?我不太記得,那是小時候的事了,沒什麼印象。怎麼浮、怎麼游,我也說不出所以言來,總之一下水就會了。」朋友搔了搔頭。

所以說游泳人類基因裡是懂的,就是差點技巧,於是鼓起勇氣又練。練習多次,已不那麼害怕,向水一攤時逼著自己放鬆,又打直身子,初時略感浮力,正得意間又沉了下去。

我大惑不解,朋友也一樣。

「你再試一次,我潛下水看看你水下的姿勢。」他作勢要潛下水。

於是我又向水一攤,略微浮起,又沉了下去,我有點生悶氣。

「沒什麼問題,姿勢正確,身很直,也沒有凸屁股。」他游上水面,一邊抹著面一邊說。

「所以我天生不會游泳嗎?」我悶悶不樂。

「怎麼可能。」

後來有一次到希臘島上度假,酒店就有泳池,朋友又邀我去游泳。

「走吧,到希臘來怎可以不游泳!」

「我可不會游。」我苦笑著,又有點自我抱怨。

「到池邊玩玩水也好呀!」

我只好答應同行。

到泳池後,他就像一條魚般在水中暢泳,我就坐在池邊踢踢水。

「下水吧!泳池沒有浪,較容易掌握技巧。」他在深水區招手呼喚我。

於是我又抱住挑戰自我的心態再試一次。

「放鬆身體,身要直,只要適應頭浸下水時耳朵進水的感覺就好。」

我跟著做了,但最後還是沉下去了。我沒了耐性,他也一樣。於是他就撇下我一個人到更深水處暢泳了。

我有點不甘心,但也沒用法子,就到水淺區攤著浸浸水,看著泳池旁的五歲小朋友與他父親一同游泳。正羞恥間,忽然發覺,攤著放鬆的下身會被水浮起,然後隨水波輕柔地搖擺,我就了解,其實人天生有浮的能力!下身浮起來了,所以問題出自於上身,於是我又打直身子,放鬆全身,但很快又沉了下去。

再接再厲,反正在淺水區也浸不死人,又把身子沉下去,這次刻意把後腦往水更深處沉去,水立即灌進耳朵,也不是難受,就是很不習慣,繼續往下沉去,直到水都浸著兩頰了,我忍著面上的難受,讓身子打直的同時又放鬆肌肉,像奇蹟一般,身體竟然浮起來了!

我在不到半米的水池中學會了浮水!

我心中一陣竊喜,又試了一次,又浮了起來,於是到水深處再試,一樣成功,我歡呼起來!原來浮的重點是頸部!正如朋友所說,浮的重點是直身,放鬆,但重點是,人的頭部比例大,浮力很強,如果單純直身子沉入去中,頭會獨立浮起來,這點是不自覺的,而且初學浮水的人也會不自覺地抬起頭來,一來避水,二來想瞧瞧自己身體。

但彎曲起來的頭部就沒法與身子成一直線了,所以為了應對浮力,我們要用頸力把頭部重新沉回水中,讓身子保持直線,接下來就是順其自然,放鬆肌肉,自然就會浮了起來。

那位朋友說的技巧,總括而言是對的,但細節說不出來,這很易理解,因為他年少時胡呢糊塗學會,肌肉自然記憶了所需技巧,所以到教人的時候,關鍵處便說不出來。這正如我們小時候所學的東西一樣,學爬,學走路,學寫字,甚至學母語,學價值觀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的,身體大腦憶記著,就是漸漸形成,自動學會。所以後來如果有好事之人問你:你是怎麼會走路的、你的母語是怎麼學的,你的價值觀是怎樣培養的,你也會剎時間茫然起來,然後笑著回答:總之我就是會。

所以說,技能早學未必一定是好事,掌握了,但未必說得出來、解釋得清,因為溯源很難。

朋友對我的掌握非常高興,於是開始孜孜不倦地教我游泳技巧。

「自由式、蛙式、蝶式、背泳,你想學哪一樣?我建議背泳吧。」

「都不學。」我斷然。就如學踩單車一般,學了最重要的就不肯再學。

「什麼?」他彷彿不相信自己所聽到的。

「不學,我學會浮就夠了,最重要是今後我掉到水裡不會死就成了。」

他搖頭晃腦,對於我的懶惰大感無奈。

近年來大眾流行健身、健美,就是去健身室做肌肉訓練。朋友們都邀請我去,我卻一律拒絕。在我眼中,這是中看不中用的。

其實大多數人喜歡健身當然有健康因素,而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是塑造身型,讓身體看上去健康些,有點線條,厚實。如此一來,穿著打扮自然會好看些,更加引人注目。而我比較不注重時尚,自然就沒有了這種需要。

至於健康方面,相比起健身,我更推薦學一種新運動,一是學多一種技能、一種運動經驗,二是讓身體學習肌肉協調,做運動與健身相比,最大差異是健身不會連帶學習肌肉協調,因為它著重於局部肌肉強化而忽略各方面協調性,所以很容易把肌肉練得鋼筋鐵骨,但空有力量而沒法發揮出來。所以我說這是健身的本質:中看不中用。

以羽毛球為例,一個未接受過訓練的人打羽毛球,打一個高遠球是非常吃力的,打三四個就會非常吃力。但對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而言,三米多高的漂亮弧度,飛越整個羽毛球場,來回打三、四十個,毫不費力。

重點不是要多大力氣,而是要有發力技巧。

球一到時,放鬆手臂,然後𣊬間用手腕發力,一剎那的爆發力已經很驚人,如果再加上腰力,一個扭腰,腰力再加腕力傳到球上,打擊出去就有一個極快且有勁的高遠球,當然我們還可以再加上腳力,擊出的球更加強力,更具震撼力。

而擊球的那位專業人士,不過是一個小個子,身形單薄。我那時學羽毛球時的教練是一個老頭子,戴著眼鏡,非常斯文,而且跛腳。我常覺得,如果得罪了他被他一拍打來,恐怕凶多吉少,所以對他非常尊敬。

而同校隊中,大家都是瘦子,沒什麼明顯肌肉量,卻都發力驚人,而且身體靈巧,剛柔並濟。據我觀察,羽毛球球員如此,打拳的如此,跳舞的都是如此,全都是技巧使力,全都著重如何發力,身體協調,而不是單純鍛鍊肌肉。

畢業以後時間少了,但也盡量運動。最近在學習中的是高爾夫球,假日閒暇,租一個練習球道,就拼命揮桿,一連打兩、三個小時,打得手心脫皮冒血。

一根球桿要打中一個小白球,原來頗為困難。慢慢練習如何擊中小球,又飛不遠,很容易變成草地滾球,丟人現眼。最記得初次接觸,我把高爾夫球打成草地滾球時,一旁的七歲小孩打出三、四十米,也算是可歎的了。

後來打多了,身體自然適應,漸漸靈活了,慢慢懂得利用身體轉動發力,如今可以打到八十多米遠,非常有成功感。

其實做運動要到專精,難免重複訓練,重複是很沉悶的,這把很多人的熱誠心消磨盡了。捱過了煩悶的訓練,又要與人爭勝,這又要有很強的好勝心。我接受沉悶,但我毫無好勝心,對勝敗沒有很大執著,這是我沒法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的根本原因,這一點是我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了解到的。

對我而言,運動是鍛鍊自己,自強、自我超越、自我認同的工具,是對自我的一種追求,所以沒有比較一談,沒有比較沒有壓力,更多的是快樂。在我眼中,運動始終是一種娛樂,自我取悅用的。我覺得一樣事情被用以比較,只會徒添壓力,這與我的目的相違背,結果很超世,很容易受到朋輩的不理解。

最近有位朋友又介紹兩種運動,分別是划艇與攀石,兩項都是很大的挑戰,因為我是怕水,而又是畏高的。

希望各位也可以找一樣自己喜愛的運動!

© 2018 吉茄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