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夜鳴炮

2024-01-15

香港銅鑼灣避風塘岸邊有一座英殖時期炮台,每天中午12時正準時鳴放禮炮,因屬怡和洋行所有,故名怡和午炮。

我百無聊賴中看過一次午炮。只見走出一名身穿一身暗藍禮服的炮手,所有人都住了嘴,散渙的目光集中在他一人身上。檢查炮身,上彈,四聲敲鐘,舉手示意,發炮。

一霎時所有人身體不自覺地都劇烈震了一下,耳膜嗡嗡作響,嚇呆在原地。炮口前一陣白煙,但炮手若無其事般重回鐘前,再敲四下鐘。

禮炮儀式自1850年代開始,經歷英國殖民、日軍侵華、香港回歸。

有一次無所事事經過午炮,讓我又重新記起了這地方。聽人說,除了在中午鳴炮,午炮也會在除夕跨年鳴炮,稱為子夜鳴炮。

於是在除夕夜晚,又去一次看炮。

當晚我很早就到了銅鑼灣避風塘,令人意外的是,人群並不算多,只在炮台圍欄外圍了一圈人,我便湊熱鬧般湊了上去,漸近元旦,人潮湧現,把午炮一圈一圈地圍住,霎時間沉寂的冬天竟也熱鬧起來。只見人群伸長脖子東瞧西瞧,也有相互依偎的,穿著精緻大紅裝扮的,架著相機拍照的,高舉著電話拍片的,大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等待著。

不久,圍攔內走進一隊手持火炬、穿搭整齊的禮儀人員,後面緊隨著一大批人,洋人居多,男的西裝筆挺,女的高雅長裙,笑語盈盈,儀態萬千。禮儀人員繞着炮台走了一圈後離開,剩下一班上流名士,他們手掂著香檳,互相客套起來,盡顯風騷。

我們就隔著圍欄觀看著他們,沒過多久,炮手就位,把人們的目光都吸引過去,一如既往的檢查,上彈,敲鐘,然後侍立在炮側。我知道炮聲的威力,不禁退後一步,身後的人就毫不客氣地舉高手上那開著錄影模式的手機湊上前去。

時間一分一秒過,我舉目環顧四周,看著身邊不認識的人,面上一貫地掛著期待的笑容,手舞足蹈起來。忽然群眾開始放聲倒數,我卻靜了下來,閉起雙眼。

「三!二!一!新年快樂!」鳴炮隨著倒數響起,歡呼聲掩蓋了炮響,彷彿整個香港都雀躍起來,炮響剛止,炮口指著的維港上的煙花立即直飛天際,把灰暗的天空染上閃爍的七彩顏色,爆發的士響聲讓維港兩岸發出了迴響,岸邊的人都感受著一陣又一陣的時震盪。這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列隊在午炮旁穿著蘇格蘭傳統服飾的樂隊,用風笛吹起了一首我很熟悉的曲《Auld Lang Syne》。

我清晰地記得小時候聽過有歌詞的版本:

懷緬過去,光陰似水,心裡甜蜜帶悲。

憶記舊日,互愛互敬,不覺又別離去。

……

我聽著隨風而散的風笛聲,不知不覺,兩眼就模糊起來,面上流淌著兩行熱淚。及後演奏的曲目,可能人聲鼎沸,又或者煙花爆聲的關係,我沒有再聽到了。

後來查閱資料,《Auld Lang Syne》是一首蘇格蘭詩歌,辭別迎新時常會用到,如除夕、畢業、葬禮。

1997年香港回歸,英國移交香港主權予中國。那晚天空下著大雨,把在會場步操的英軍們都打濕了,這時《Auld Lang Syne》在雨中奏起,兩旁的人依著曲調和唱。

我至今也想不明白,我那時為什麼會哭。

我至今也想不明白,《Auld Lang Syne》是讓人歡笑的還是悲痛的。

我至今也想不明白,跨年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。

我至今也想不明白,……

我只覺得,一切都來得太快、太快。但子夜鳴炮的炮聲,卻很慢、很慢,它不斷在我腦海迴盪著、迴盪著……

《Auld Lang Syne》的中文譯名是《友誼萬歲》。

© 2018 吉茄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