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師訪談(四)
「首先要考慮手沖還是做Espresso,這是豆的問題,精品咖啡豆可以做Espresso,但會極酸。你可以想像它的酸度再濃縮十倍。」他苦笑地說。
「首先要考慮手沖還是做Espresso,這是豆的問題,精品咖啡豆可以做Espresso,但會極酸。你可以想像它的酸度再濃縮十倍。」他苦笑地說。
「最多人一定要數埃塞俄比亞,它是咖啡原產地,味道最經典、最常見。它最常見的味道是柑桔、茉莉花、香橙味,手沖出來的感覺像花茶,像令人舒暢的水果茶。而且它價錢便宜,非常適合入門。」他抬了抬頭,放鬆一下頸肩,「第二種是巴西豆,巧克力味、堅果味、低酸度,傳統的風味。」
連喝了兩杯咖啡,精神爽利,但隨之而來是一陣尿意。我問明了廁所位置,換一換環境,略作歇息,又回到水吧桌。只見他已把器具清理完畢,桌上杯子收捨乾淨,並把要Sensory的評分紙與筆放好在我位置前。
與專業的咖啡師一對一傾談,我在香港的酒店試過,價錢不高,但環境優雅,飯後無處可去,便約咖啡師一邊交談,一邊品嘗咖啡,減壓之餘,又可以精進咖啡知識。
在咖啡店工作,除了咖啡外,其實更多的是清潔工作。沖調器皿清潔,店面整理,洗杯洗碟;關店後要洗咖啡機、磨豆機、冰櫃、焗爐、甚至去水渠。聽聞有些店舖有廁所,所以員工要洗廁所,非常辛苦。
我讀大學時曾在一家連鎖咖啡店工作,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,相關的咖啡沖調法,經驗不能說豐富,也絕非新手。不過其實沒有了店內提供的咖啡機、磨豆機等器材,我就與新手無異了,因為機械本身已調控好適當的比例,我要做的不過是煮奶,按按鈕,然後按次序把材料加入杯中。所以我對來請教我咖啡的朋友們一概都推說不懂,這不是謙虛,事實上確實不懂。
咖啡沖調種類已分享過,絞盡腦汁,唯有一些店內提供的小食與茶類可以分享。
Bagel、Scone、Muffin是基本西式小食,每次都賣得不太好,尤其是Bagel,較好賣的是Muffin,但一定有剩。貴一點的有三文治和烤卷,份量較大,當然也較貴,通常客人用作早餐,但因為價錢較貴,通常賣剩。法式小食有Croissant與Croque...
大學時在咖啡店的兼職,確實讓我生色不少。很多人為了學沖調咖啡而上很多課堂,花錢花時間,而我則是一邊工作一邊學,還有薪水。雖說不能稱得上專業,至少會沖調,可以分辨出咖啡煮法,這在大眾對咖啡一知半解的香港,已經相當超前。
香港的大學生活,流傳著大學四件事,就是讀大學後必做的事情:一,拍拖,談戀愛;二,住Hall,住宿舍;三,上莊,參加學生會;四,Part Time,兼職。大學的生活,其實看重時間管理,分配理想的,就可以兼顧學業、社團、朋友圈、愛情和收入。當然這是非常理想的說法,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側重,我就忽略了學業與社團,就為了做兼職。
我是不能喝太多咖啡的人,我不喜歡咖啡因讓人產生亢奮的感覺。我認為身體自有機制,會因情況自我調控,不必依靠外物,胡亂服食,會造成依賴、免疫,適得其反。雖然咖啡我只願淺嚐數口,但與咖啡確實頗有淵源,結果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是懂咖啡的人,遇到咖啡問題,都會向我請教。
喜歡吃肉的人都愛吃羊肉,我從一位長者聽說過,我深感認同。或許因為香港人吃羊機會不多,所以在香港少聽到這句話。年輕一輩更加少聽,老一輩說的較多,可能與見識有關。